整体提升创新竞争能力 不能没有现代知识基础设施
王明亮 刘学东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一切的创新正在推动着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中国推向全面市场竞争的趋势下,竞争力才是发展的硬道理,而创新当中的竞争能力乃是硬中之硬的道理。因此,创新竞争能力作为一种决定国家、民族、单位乃至个人前途和命运的核心实力,必须受到所有决策者最高度的重视。很显然,创新中的竞争能力不再仅仅取决于少数人的能力,一个国家、民族、地区、行业、单位必须重视发展整体的创新竞争能力,否则,就不会有竞争实力,甚至会失去生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提高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落到实处,特别是要提高整体创新竞争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每个单位都应当强化实施自己的知识管理战略,而有效的知识管理,则不能没有现代知识基础设施。这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TTOD作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者,能够在各单位、各行业乃至国家建设自己的知识基础设施、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提高整体创新竞争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那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理想,也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一、 处于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必须强化整体竞争意识
    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就是一种竞争机制和法则,它所支配的不仅仅是社会的经济生活,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繁荣和发展生机,造就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在这样的高速发展当中,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无论是办学校、做科研,还是办事业、搞企业,抑或党政机关、司法部门,都应当强化竞争意识,去积极、主动地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越来越广泛、复杂、多变,且日益深刻、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清华、北大等名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既要承受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压力,又要面对国内科研院校的挑战;职业技术院校一方面要在学科建设与科研上赶超国内重点大学,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国内专业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小型科研单位不仅要争得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特色优势,又要与企业一道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一级党政机关肩负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区域之间发展速度的竞争决定着一方政府的荣辱和命运;公共图书馆虽是公益事业但一样面对竞争,传统情报业与信息服务业、专业咨询服务业更是狭路相逢。
    正如现代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一样,地区、行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是综合实力的抗衡。一个单位领导的水平固然很关键,骨干的能力也很重要,但整体实力的不足仍然不能真正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如何才能在集体化、集团化、地区化、行业化的战略性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取得持久发展的优势?答案是,必须强化整体竞争力意识,掌握营造整体竞争能力的战略和方法。

二、 整体竞争实力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的竞争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空城计"只能唱一回。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诸葛亮尚且无力回天,可见真正的赢家还须是真正的强者。尽管在社会存在腐败和制度缺陷等不正当、不合理竞争因素和环境,但从长远来看,竞争的成败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的整体综合实力。
    一个单位的整体实力表现为人、财、物等各种力量的综合,但人才及团队的能力肯定是整体实力中第一重要或者说是决定性的。关于团队建设的理论和战略很多,其中,构造团队知识和能力结构是最关键的战略。成立一个单位或部门,我们首先要确定它的职能和任务,核心的问题是让什么样的人来干才能胜任。现代社会正在走向知识经济,选择人才必须任人唯贤。设计团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团队的知识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这样还不够,还需要对这个单位或部门所面临的竞争形势进行分析,考察团队人选是不是竞争者的对手,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不可以与人竞争。团队一旦选错,则基本上失去了胜算。因此,团队的知识创新竞争能力应当视为整体竞争实力的核心。如果一个单位每一层的团队都能有很强的知识创新竞争能力,这个单位就必然无往而不胜。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离不开对知识生产、传播、扩散的管理
    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学习、体验、训练、磨练、考验出来的。团队的能力不等于其中人的能力之和,合理的能力结构加上好的组织领导和融洽的磨合,才能成为有机配合的团队力量。但是,无论如何,如果团队的知识结构不能匹配,互相之间不能在一个应有的知识层次上交流,那么,什么样的领导方法和融洽气氛都将不能让他们真正磨合。这样也就无从谈起创新能力,甚至什么创新的思想和方法都不会有实际的结果。因此而散掉班子、跨掉单位不胜枚举。
    "天仙配"式的理想团队知识结构是不可能有的。何况时代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更新,也不可能使团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建设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不言而喻,知识创新必须有知识基础。但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特别是涉及全局的创新,一般不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人能够完成的。它要有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思想、完整的设计方案、缜密的实施计划、高效率的严密组织、熟练的实施技巧、严格的监督检查等等一系列的步骤才能实现。因此,重要的创新总是存在很大的风险。一个创新的构想出来之后,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整个队伍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水平。比如,人们能否在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统观全局,管中窥豹,从细节中发现颠覆性的隐患和预见难以克服的危机;能否在实施过程中顺利地进行沟通,协同工作,创造性地解决意想不到的难题,使整个创新活动化险为夷。所有这些整体性的素质与能力风险,决定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甚至是生死存亡。
    因此,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如何能够使创新活动的参与者整体地拥有充分必要的知识,特别是要整体地拥有先进的经验精华,如何使各层团队拥有、保持、发展应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特别是拥有足够的知识创新竞争能力,必须把强调不断的、高效率的学习和提高视为内部建设的头等大事。
    发达国家和我国成功单位的经验证明,解决整体提高知识创新竞争能力的问题,必须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所谓知识管理战略,就是要把知识与人和财一样,当成保障长期发展的基本战略资源来管理,让它像竞争情报一样有目的地获取、共享,像产品一样有组织地进行生产,针对性地传播,有计划地扩散;使它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不断发现、产生、发展、完善、提高和应用。
    无庸赘言,知识管理必须从思想上、制度上保证,否则任何知识管理的方式和技术都是无效的。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要想对本单位的知识生产、传播、扩散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首先建设自己单位的现代化知识基础设施。因为,无论是获取社会的知识信息资源,还是把员工的经验和创新性知识挖掘出来共享、交流、协同发展,没有一套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设施是很难做到的。
    比如知识共享,要使本单位骨干队伍能够随时随地、系统地获取社会有关的知识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就必须创造透过互联网使用知识类、情报类数据库的条件。单位有了连接互联网的内部网(INTRANET)更好,如果没有,家里如能上网也同样可以使用。有了它,员工可以学习,领导决策有了情报。人人都可以在数据库中发现知识、发现情报,整个单位将置身于充满汲取知识欲望和创新竞争活力的气氛与环境之中。
    过去,一个基层干部要想给领导提建议需要约见或逐级递交报告,等久了不是误事就是挫伤情绪。现在流行发E-mail,但E-mail作为个人信箱有很多缺点:一是容量小,量大拒收;二是不方便保存,容易"拥挤"丢失;三是病毒难以防范;四是信件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分散存贮,很难完整、系统地整理、查阅。这样,领导在与下级沟通、处理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很多创新性的思想、方法和经验,他人无法共享、学习;干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战训练与培养就要不断地重复,使整个队伍进步缓慢;甚至这个问题本身的解决结果其他人也得不到及时了解,还在继续犯过去的错误。
    一个领导拟发一个文件征求大家意见,如果没有时间开会,过去就会把初稿印发或E-mail给大家,大家把意见写在上面传回来。这样,领导得到的只能是一大堆没有经过大家讨论的个人意见,而且分别写在各自的文件上很难处理,而且大家不加讨论各自提出的意见难以深刻、全面。
    如果在单位的内部网上,或者是由其他网站虚拟的内部网上有一套分布式的数据库建库、管理、发布系统和网络会议平台,文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数据库中发布,供指定的人共享。大家既可以同时阅读、讨论、修改同一文件,也可以分别修改。参加讨论、修改的人就可以互相参考,得到的结果就会更加满意。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全部记录下来,没有参加的人也可以了解全过程,从而提出自己合适的意见,集体的智慧就可以被吸纳。决策方式的变化带来决策效率的提高,决策效率的提高又会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决策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体创新竞争能力的提高。
    科研人员可以把它当作协同工作平台,在有了创造灵感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和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科研方式的改变将会时时处处激发创造激情,个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在群体的创新能力发展中得到加速提升和完善。
    知识的共享,特别是创造知识过程的"回放式"共享,是对隐藏在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挖掘,是创新的重要环节。这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生产过程,也是关于创新知识的传播、扩散过程。这样的知识管理一定是最有效的,是传统方式和其他现代方式所不能做到的。
    把这些自己创造的内部知识与从公共信息资源中获取的知识一起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梳理、整合,就可以自己建成越来越丰富的知识仓库。将它用于培训、个人学习和工作参考,一个单位的整体素质就会迅速提高。能够及时获取动态的内外知识信息,知己知彼,清楚地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四、 CNKI工程在建设社会化知识基础设施的同时,为机构建设知识基础设施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
    CNKI工程的目标是打造我国普遍适用的知识基础设施,服务全社会的知识创新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机构建设自己的知识基础设施提供信息资源和知识管理技术服务。本报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CNKI工程的最新进展和对机构服务的模式与方案,无论是知识信息资源数据库,还是知识管理系统(TKM),CNKI都可以进行量身订做的个性化服务。
    我们希望,新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新的知识管理技术,能够给更多的单位带来更新、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