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挑战 抓住机遇 创新发展
新业态、新体制下《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资源结构的新特点
出版改制 业态转型 出版超市 多种许可
——节选自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副社长王鹏在长白山会议上的发言

  一、数字出版的新业态与新体制

  1、网络出版已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渠道

  据调查,近10年,特别是近5年来,随着网络出版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图书馆纸本学术期刊的借阅量急剧下滑,而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的使用量却在以平均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事实表明,电子网络网络学术期刊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主要形式和传播的主渠道,对传统期刊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仅从传播角度而言,对我国传统学术期刊来说,数字出版已经不再构成挑战,因为14年连续稳定的上网历史,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传播渠道。挑战来自另外两个方面:一是纯网络出版期刊的竞争,一旦国家网络刊号管理制度出台,纯网络期刊将会是雨后春笋;二是内容相同的纸质与电子网络期刊分离经营,如果两者同步出版,传统期刊将如何制造自己的盈利模式?当人们面对出版体制改革的时候,这两个挑战就更为严峻。

  2、出版体制改革加剧了学术期刊的经营风险

  出版体制改革,把出版单位推向市场,是我国出版业做大做强的唯一途径。国际上学术期刊也主要是以产业化机制运营的。尽管有一些期刊利用网络出版“开放获取(OA)”,但是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并非不要成本。因为绝大多数高质量的学术期刊都是要约稿和同行评议的,何况,学术期刊对论文的选择和期刊品牌影响力本身,对文献质量和作者还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评价作用。

  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开始思考未来的盈利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纸质期刊与网络期刊的经营统一起来,使期刊能够同时利用多种载体面对市场,通过创新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实质就是如何使办刊者成为网络出版的市场主体。

  简而言之,学术期刊转为市场主体就是出版新体制。经营纯网络期刊,或者以网络期刊为主营业务,就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新业态。那么,对于传统期刊,这样的新业态如何实现呢?

  二、新业态下学术期刊出版传播的新机制

  1、成熟的技术、市场为学术期刊新业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十多年的学术期刊上网无疑已经形成了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成熟技术和读者市场。职业教育、党政机关、企业、公共图书馆、中小医院、农村、基础教育和海外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青睐,已经使学术期刊走出国内高校、科研,成为国内外各行各业知识创新、学习乃至支持管理决策的重要战略性知识资源。如果每个学术期刊能够自觉地理解各方面的需求,能够充分地了解全国作者的能力特点,就完全可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2、打造可以直接连通出版上下游的数字出版平台

  学术期刊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出版盈利模式,不能没有集成化的网络出版平台。这是显而易见的。就像没有了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全世界上千万的网站就可能找不着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出版者和用户与读者建立直接的沟通,使出版者能够洞察需求,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在这方面,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的确做到了未雨绸缪,满足这种需要的数字出版平台已经建成了。

  (2)《文献总库》、《科研项目库》、《基金库》以及《文献下载统计数据库》是出版内容策划的“思想库”

  (3)作者库、机构库、《引文库》是约稿、审稿的人才库

  (4)“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高效的审稿平台

  (5)《工具书库》是编辑出版的工具库

  (6)“知网节”是作品借船出海的导向标

  (7)“知网书”创作与发布工具是作者利用网络资源编撰、编审各种媒体网络期刊的出版工具

  (8)网络采编平台是吸引全球作者的投稿系统

  (9)可控性限制复制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为期刊提供了市场保护

  (10)B to B、B to C、 B to B toC等各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系统构建了期刊数字出版的交易平台

  如果需要,还可以提供作者、编者、读者的互动平台。可以说,学术期刊无论办纯网刊还是与纸刊同步出版,在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上,都可以游刃有余。既可以借此平台自主发行,也可通过平台进行渠道经营,甚至也可以进行版权贸易。

  实际上,这也是机构数字图书馆选择、采购、管理学术期刊资源,利用资源二次开发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平台。用户的机构数字图书馆既可以建在“中国知网”上,也可以安装在本单位,还可以嫁接在“中国知网”和本地局域网两者之上。这就是全面解决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的知识基础设施。

  3、“十二五”期间需要“过渡机制”

  客观条件具备了,实施还要靠由点到面的逐步推广。基于这种考虑,在与学术期刊的经营合作模式上,“中国知网”在“十二五”期间将采取多种许可共存的“过渡机制”,使得各方能够平稳地过渡到“数字出版超市机制”。这个过渡机制的内容是:

  (1)采用独家许可使用模式,买断主要期刊的数字版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数字化汇编权、数字化复制权、版式权等与数字出版传播有关的权利。 这是许多刊物认为合作关系最清楚、经济利益见效最快的模式。

  (2)对少量发行量较大的重要期刊,如果买断机制不能满足杂志社的要求,我们将采取买断加发行量提成的办法,既能够使杂志社的利益得到基本保证,又不会给用户带来过高的版权成本,同时还可以使杂志社的出版利益不受买断的限制。

  这是近几年内可能使用最多的模式。

  (3)对用户和读者需求不是太大的期刊,将继续采取以往的版税制方式,向这些出版单位按数据库的销售额进行提成。

  这是多数需要凭借多渠道网络传播继续扩大影响的期刊采用的模式。

  (4)对愿意直接采取超市方式定价发行的期刊,我们将同他们协商价格,开始尝试由杂志社直接制定价格的方式,同时取得经验,为将来向这种模式的过渡做好准备。

  这是愿意“先吃螃蟹”的期刊最喜欢的模式。

  调整机制、创新机制、顺应潮流,采用产业化机制运行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将根据上下游的需要,灵活而规范地调整商业合作与运行模式,为学术期刊出版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为机构和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普及应用,为知识资源的社会共享做出最大的努力。

  三、《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独家选刊计划

  期刊授权的独家许可表面上看似乎来源于同行竞争,但如上所说,实质上是出版新业态出现的必然。要促进和保证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和期刊界都将把独家许可作为一个重要、关键的合作模式之一。2008年8月以来,陆续与我社签约独家许可的期刊已达720多种,目前正在协商的期刊有1000多种。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尽管采取产业化机制运行,但在和期刊界的合作方面,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有些期刊当下还不想马上采取独家许可模式,但我们还是要给他们留下这种合作的机会。在这一原则下,我们估计在一年内将采取独家许可模式的期刊会达到3000种左右。当然,就目前而言,独家许可模式大幅提升了版权成本,对用户来讲,这样的杂志越多,使用成本会越高。因此我们希望独家许可的期刊数量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小步增长,这样有利于用户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和调整学术期刊的馆藏结构。

  目前《学术期刊总库》的独家许可合作的选刊原则是:

  1、总量大约可基本覆盖现有学术类核心期刊;

  2、被国外重要数据库如SCI、EI、IM、Medline等收录的期刊;

  3、CNKI影响因子排名在学科前30%的期刊;

  4、下载量学科排名前20%的期刊;

  5、各学科的特色刊物。

  综上所述,学术期刊的新业态有利于我国科技社会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既是政策所指,也是潮流所向。我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主动引导,面向未来制定一整套在“十二五”期间平稳过渡的产业化机制和实施方案。我们希望广大用户在理解这一趋势与机制之后,同我们一起把过渡时期的工作做好,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幅提升广大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为上下游做好服务工作的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投资力度,全力确保学术期刊项目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出版界和广大用户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