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社有关负责人就学术期刊独家授权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本报讯 (本报记者彭绍明): 据悉,近几个月来,《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两刊)、《中国社会科学》、《中国预防医学》、《北京大学学报》等650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向其国内外用户发出通知,声明该期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订了期刊数字版权独家授权协议,同时终止了对其他全文期刊数据库厂商的版权使用许可。这一新的著作权授权模式,在广大期刊数据库用户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日前,本报记者彭绍明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电子杂志社王鹏副社长。

  问:目前与电子杂志社签署独家授权的期刊有哪些?

  答:迄今为止,已与我社签署独家授权协议的期刊有653个,其中,人文社科期刊248种,医药卫生期刊212种,其他科技期刊193种,名单已在“中国知网”首页公布。

  问:独家授权期刊有什么特点?

  答:大多数是学术名刊,多为各大学科的带头期刊与重要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期刊界、图书情报界均有重要影响。这些刊物主要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大学会、重点科研院所、国家各部委及军队等重要学术机构主办,学术水平和刊物出版质量国内领先,大都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问:独家授权电子杂志社的学术期刊将有多少?

  答:目前正在与我社洽谈独家授权的期刊还有500多家。估计在2009年上半年,独家授权我社的期刊可能会超过1000家。

  问:独家授权这种模式与期刊数据库用户有什么关系?

  答:独家授权就是把期刊的数字化汇编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版式权等著作权,通过合法许可,授权给被授权方(合法的数字出版商)独家使用,未经期刊与被授权方同意,他人无权使用。也就是说,其他厂商不得以任何数字化形式继续制作、出版、销售、传播这些刊物。各独家授权期刊已经就此向有关数据库厂商发出正式通知。对用户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过去这些期刊曾经在某段时间范围内,授权某些厂商在其全文数据库中使用其版权。但从独家授权协议生效之日起,这些曾经授权厂商使用的刊物内容已不允许继续销售。用户如在此后购买了该类含有这些期刊全文的数据库产品,将因使用侵权产品而构成侵权行为。

  2、如果曾被授权的厂商未经我社和期刊允许,继续制作、销售、传播这些刊物自独家授权协议生效之后出版的刊物,其与其用户均将构成侵权。

  3、已经购买某些合法收录了这些期刊的数据库的用户,可以继续使用这些刊物过去已被收录的内容。

  问:独家授权中断了这些刊物在某些数据库中的内容更新,就此用户可得到哪些帮助?

  答:用户如果订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同方知网可以提供《总库》与原订数据库的跨库检索等技术服务,尽可能保证用户使用这些刊物的连续性。如果用户认为有必要,也可更换使用相应的《总库》内容。关于这一点,我社已经和授权期刊联合向用户发了正式通知。

  问:为什么要实行独家授权合作模式?

  答:这一模式开始是由个别期刊主办者提出来的,反映了部分学术期刊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机制,较大幅度提高期刊数字出版收益的愿望。

  数字出版是一个发展较快的新型出版产业,十多年来,大规模集成化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取得了可喜的成功,形成了我国学术文献数字出版的强大基础和发展模式。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学术出版产业,市场需求与购买力有限,产品质量及其增值服务价值有待市场进一步认可,总体经营规模尚小,因而尚未形成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两个产业之间令人满意的经济合作模式。尽管我社向期刊支付的稿酬连续增长,已经达到每年2000万元,但是稿酬分配方式过于简单,甚至有平均主义倾向。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数字出版超市和个性化增值服务模式,深化资源的开发,促进学术期刊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传播利用,实现市场快速增长,同时通过独家授权、保底稿酬、多家平等授权等多种方式改善期刊合作模式,合理、稳步提高稿酬,规范产业市场秩序,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当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有效措施。

  问:显著提高期刊稿酬是否会导致产品大幅提价?

  答:《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不会大幅涨价。首先,如上所述,我们将依靠加大技术创新、增值服务模式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促进市场快速增长,降低生产与营销成本,延长投资回报周期,来消化著作权成本的显著增长; 其次,基于广大学术期刊界同仁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理解,期刊稿酬也不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变化。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引下,通过多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努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一定可以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