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展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 薛芳渝

  传统图书馆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图书馆阶段,馆藏资源类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纸质占主导转变为数字化资源占主导,但从本质上来说数字图书馆仍然作为资源中心的角色存在,充当着资源存储和检索的代名词。它还不能将被动馆藏,转变为主动服务,还不能从简单的信息检索平台上升到有效引导学习和研究过程的平台,还不能将数字化资源和增值服务有机整合到网络上,还不能充分共享社会各种数字化资源。总之,目前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程度与综合增值利用水平不高,与真正的数字图书馆还有明显的差距。
  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国内著名的高校图书馆之一,依靠清华大学雄厚的人才优势、技术实力和资金优势,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进取,使得清华大学的数字资源建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乃至全国的科教文化作出了贡献。清华大学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通过引进和自建两种方式进行。近几年清华图书馆电子资源急剧增长,到目前为止累计有200余个数据库,电子资源经费投入占图书总经费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12000种外文电子期刊,11000种中文电子期刊。此外还包括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法律法规等各种数据库。另外清华大学科技特色馆藏丰富,自建特色库也成为清华大学数据库的重要来源,比如中国科技史(含建筑、机械、水利等学科),与康奈尔大学合作的数学数字图书馆,清华文库,清华名人库等。

一、问题和困难
  面对如此庞杂的数字资源,清华大学为了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正在致力于数字化资源管理、增值服务、深度开发利用等问题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建设真正的一流的数字图书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 资源分立,检索困难 数据库的不断引入和建设,增加了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馆藏量,扩大了师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但这些数据库都以分立的形式存在,相互没有关联,缺乏统一的标准,不能实现一站式的检索和管理,管理和应用难度很大。
◆ 资源种类相对匮乏 引进了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并且建设了许多特色数据库,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自身需要,还缺少实验数据和一些专业特色数据库。
◆ 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增值服务效率不高 数字图书馆只是作为资源中心而存在,主要停留在检索和获取资料的层次。专题服务、定题服务、查新、推送等服务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过程不可再现,对检索结果的分析比较存在主观差异。效率不高,质量难以保证。
◆ 互联网信息开发深度不足 主要依靠人工对互联网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与归类。

二、转变和进展
  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以开放式资源网格系统的形式,将分布在全球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源集成整合为内容关联的知识网络,进行实时网络出版和传播,为用户提供在资源高度共享基础上的网上学习、研究、情报和知识管理等综合增值应用服务,恰好满足了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求,实现了传统数字图书馆从资源中心到研究学习平台、知识服务和管理平台、出版发行平台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 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CNKI平台的统一异构跨库检索系统实现资源在应用层面的统一检索和管理,简化了读者学习和查询资料的工作量。
● 知识网络链接 CNKI平台的资源分类导航和知识网络构建功能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通过引文链接、知识元、数值链接等方式建立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络,实现了知识资源自身使用价值的增值,同时大大简化了读者获取资料的工作量。
● 全面整合了资源 CNKI平台通过分布式网格存储技术有效整合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资源,特别是各专业特色数据库和实验数据,进一步完善了清华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数量和门类。
● 启动了特色库建设 TPI(清华同方建库与发布系统)满足清华图书馆建设和发布特色数据库的要求,提供了对不同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层整合的功能。3I(互联网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通过自动过滤、采集、标引、分类和发布功能,将互联网上免费的外文期刊、图书、新闻等资源采集到本地,建成专业特色库,将海量、无序的互联网信息进行有序化整合,通过自动更新保持本地数据与互联网数据的同步更新。
● 开展了增值服务 CNKI平台的知识服务和管理平台提供的科技查新、专题推送、虚拟参考咨询等服务极大加深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知识管理平台实现了传统资源中心职能的转变。

  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学习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读者学习和研究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通过查新、定题、推送、参考咨询等知识管理和服务功能,充分挖掘了知识资源的利用价值。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也成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增值的真正的数字图书馆。